姓名:吕新彪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专业:矿床学
电子邮箱:lvxb_01@163.com
概况
吕新彪,男,新疆库尔勒市人,1962年6月生。博士,教授(2002年),博士生导师(2003年)。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湖北分会委员。1988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在University of Tasmania(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参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床学》编写。讲授课程有:《矿床学》、《国土资源概论》等。近年来在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系统、成矿地质流体、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较系统地提出和研究了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先后负责或参与完成了科研课题 3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在《地球科学》、《矿床地质》及国内外重要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有12篇被EI、SCI检索收录。
【研究兴趣】
在科学研究方面,感兴趣的学术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金属成矿学、流体地质学、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等领域。
重点研究:
◎造山带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地质流体与成矿(包括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
◎基于GIS的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
◎激光拉曼光谱在地学中的应用。
【教育经历】
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矿床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床地质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教学
先后承担过《矿床勘查与评价》、《矿床学(资源地质学)》、《高级矿床学》、《矿床学前沿》、《区域成矿学》、《地质流体与成岩成矿》、《国土资源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主要成果
在教学方面先后负责主持了2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学术论文10篇,教学研究专著1部,出版教材2部。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科研
科研项目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8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资源评价项目6项。
? 主持国家攀登计划子专题“秦岭造山带三叠系变形变质中的流体作用与金富集作用研究”。
? 主持地矿部“九五”找矿科技攻关项目“陕甘川邻接区金、铜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靶区优选”中二级课题“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勘查模型及找矿靶区优选”项目。
? 主持“地矿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激光喇曼光谱仪在低温超细粒金矿显微地质异常研究中的应用”项目(在研)。
?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新疆和中亚邻国矿产资源对比研究与高效勘查技术集成04课题“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整体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评价“。
? 新疆国土资源厅《新疆哈密市头苏泉地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项(2007-2009)。
? 西部稀有及贵金属矿业公司找矿及评价研究项目4项(2009-2010)。
? 内蒙古莫力达瓦自治旗拉抛等8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
代表性论著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
期刊论文
1. 湖北大冶铜山口矽长岩-斑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地球科学, 1992.2
2. 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找矿意义,矿山地质, 1993.2
3. 成矿预测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初步设计
4. 地矿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5年年报
5.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综述,地质科技情报, 1996年3期
6. THE TEMPORAL-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FAULT STRUCTURE , MAGMA AND COPER-GOLDEN MINERALIZATION SYSTEM IN JIURUI DISTRICT,JIANGXI.,30th IGC ABSTRACT Vol.1 of 3, 1996
7. 江西九瑞地区岩浆岩系统与成矿,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7 第1期
8. 大冶-九瑞地区局部地质异常特征与成矿,地球科学, 1998.3,,Vol.23, No.2
9.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异常及与成矿的关系,地质学报,1998.6, Vol.67, No.3
10. Geologic Anomaly Analysis on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Deposit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Area,Nonrenewable Resources Vol.7 No.3, 1998
11. 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时空结构与找矿,地学通讯, 1992.1
12. 杨子式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金矿床,第九届国际矿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 1994
专著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异常与成矿预测BP模型》,赵鹏大,吕新彪著,1998,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2. 宝石款式设计与加工工艺,吕新彪编著,1992,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3. 天然宝石人工改善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吕新彪、李珍编著,1995,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4. 合作撰写“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85-01-3-9B专题的科研报告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研究”,1999
科研获奖
曾获中国地质学会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